一、博觀而治校 1.知法學法,推進依法治校。學校多次組織全體師生學習《教育法》、《義務教育法》、《教師法》、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等法律常識,強化依法治校、依法治教。 2.家校共育,構建和諧校園。學校在“以人為本”的科學管理理念下,教師與教師,教師與學生之間已經初步形成互幫互助,奮發向上的良好局面。一是設機制保和諧。二是多舉措促和諧。一是開設“周末家長講堂”,二是舉辦別具一格的“家長開放日活動”,三是制訂“家長會集體備課制”。 二、約取以興校 1.以書香積淀文化內涵。學校十分重視校園書香文化的建設。校園內處處散發著書香氣息,體現育人功能。以“傳承中華文明,積淀人文底蘊,創建書香校園”為目標,大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,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,營造人人愛讀書、善讀書的氛圍。 2.以農耕彰顯實踐精神。學校自建設9000平方米的實踐園以來,一直積極探索“小農夫”課程的開發與運用。學校在實踐園里專門開辟出一塊農具展示文化區,讓學生直觀認識傳統的農具。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栽種、培育、收獲農作物。 3.以社團構建課程體系。社團活動課是學校獨特文化的一種展現。本學年,學校堅持繼續完善大綜合課程和小院士課程。 (1)大綜合課程 每到周五下午第二節課,學生就開始了“跑課”活動,老師們都會有主題、有計劃地帶著學生進行活動。一年以來,學校以社團為載體,促進特長生的發展,培養出一大批極具競爭力的團隊,在各項比賽中成績斐然。 2016年大綜合俱樂部獲獎情況:校園小足球,獲南京市“市長杯”足球賽冠軍、江蘇省“省長杯”小組第三名、玄武區足球聯賽亞軍;校園小女排,獲江蘇省“省長杯”小組第三名;校園舞龍隊,獲全國兒童組舞龍傳統項目第一名、全國舞龍自選項目第五名;鼓號隊,獲南京市鼓號大賽一等獎;管樂團,獲“南京市中小學管樂三團”稱號;舞蹈團,獲玄武區集體舞大賽三等獎 (2)小院士課程 小院士課程是學校與南京理工大學取得官方合作認可的項目,以探秘科技、生活中的化學、田園里的文學、數學中的研究小課題等方面來開設課程,力求還孩子一個充滿童趣和想象力的校園生活。 三、厚積促強校 1.依靠“新三學”,深化研究江蘇省前瞻性研究項目。學校立足自身實際,努力探索實施省前瞻性研究項目——《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質量調查與評估》的有效途徑。研發了《學會探究:“小農夫”系列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》課題,并建立“三定”機制——校本教研領導小組負責科研定向;教科室負責研究定標;以課題組長為責任人負責研究定位。課題已經被立項為市級課題,目前正在積極申報江蘇省教育科學“十三五”規劃課題。 2.依靠校內外名師,促進青年教師成長。學校本學年成立了校級教師發展中心。在校內師徒結對的基礎上,與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溝通,聯系幾所學校的名師,開展別具一格的校外師徒結對活動。學校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得以提高,教學理念得以更新。學校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,本學年有四位老師被評選為“玄武區優秀青年教師”,五位青年教師進入了中層崗位。 3.依靠科學管理,提升教學質量。堅持“以人為本”,用民主的制度管理教師、規范教師、激勵教師。學校通過教師的民主評議,先后出臺了《優秀教研組評比條例》、《教學常規檢查實施細則》、《作業布置與批改要求的規定》、《教學質量監控實施意見》、《擎雷獎教金考核細則》、《先進班級評比條例》等管理制度,使教師教、學生學的行為有規可依,有章可循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