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提高責任督學推門聽課的工作實效,特制定本操作細則。
(一)聽課目的
1、了解學校課程開設情況;
2、了解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,特別是“新三學“課堂教學改革情況;
3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得當,學生是否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;
4、了解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;
5、幫助教師總結有效的課堂教學經驗,發現問題和不足。
(二)流程和要求
1、課前
(1)與教務處溝通,獲取全校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;
(2)確定推門聽課的主題或重點;
(3)確定聽課教師、聽課班級和聽課課程及聽課時間。
2、聽課
(1)在預備鈴前進入課堂;
(2)專心聽課,并認真及聽課筆記;
(3)善于發現亮點,捕捉問題,特別是值得推廣的經驗和共性的問題。
3、課后:
(1)檢查教師教案和抽查學生作業本;
(2)責任區督學進行交流,填寫《玄武區課堂聽課評價表》;
(3)向執教老師反饋交流,既要發現教師的閃光點,也要直面問題,并提出意見和建議;
(4)向學校分管領導反饋情況,并提出整改意見;
(5)對專項課堂調研,要撰寫報告,并遞交區督導室和相關部門;
(6)定期督查改進情況。
玄武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
2014年3月
附件:玄武區課堂聽課評價表
課題: 執教者:學校 姓名
一級指標 | 二級指標 | 表現程度 |
理解學生 | 1. 教學設計符合所教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;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|
|
2. 教學過程既整體把握全體學生的學習起點,也體現出對不同類個體學生的關注,較好把握課堂帶給學生的學習變化 |
|
支 持 學 習 | 3. 知識學習目標適切、具體,且有內容相匹配的、方式適當的當堂反饋(可測);教學的呈現方式(PPT、板書)能給予學生學科學習方式的幫助(可觀);教學過程中能感受到教師對學科課程情感目標的把握與滲透(可感)。 |
|
4. 教師較好把握課程標準要求,并有對教材內容、教輔材料及其他課程資源的整合、重構。體現教師針對學情對學習的重點、難點的問題化設計與梯度化呈現(變式),問題的設計引發學生高階學習(積極狀態和深度學習) |
|
5. 有對課堂教學流程、組織形式的合理選擇與時空把握,課堂秩序活而不亂。能較捕捉教學變化并給予適當的應變處理(包括學習過程中的動態生成) |
|
6. 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,盡可能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學習、表現的機會;能適時給予學生方法點撥、情感支持、在理答、巡批等微教學環節體現較好, |
|
7. 教學技術的選擇體現“更高效、更健康”的理念,使用的傳統或現代教學技術達到了一定的輔助學習目的(如提高知識流量、達成知識增量、實現教學創新、激發學習注意力等)。 |
|
提 升 學 力 | 8.整節課內容體現了學科能力素養的培養,學生對學科核心知識的掌握達成度高,整節課的內容有學科核心觀念、思想方法等的滲透。 |
|
9.整節課的學習過程過程中,機械學習比率相對少,通過多樣化教學促進意義學習、遷移學習體現明顯,學生能一定程度達到學科知識、觀點的運用與分析水平。 |
|
10.作業內容與教學目標、內容一致程度高,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、意義建構、知識內化的作業形式。 |
|
綜合感受
|
|
|